寧夏新聞網訊(記者 楊兆蓮)在靈武市的公交專線上、務工市場的早點攤旁,甚至在蔬菜大棚里,都能聽到接地氣的政策解讀。近年來,靈武市以群眾需求為導向,通過打造“移動陣地”、組建多元宣講聯盟、創新“理論宣講+”模式,推動黨的創新理論“飛入尋常百姓家”,形成“處處是講堂、身邊皆課堂”的生動局面。
靈武市充分發揮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作用,創新開通“幸福靈武”新時代文明實踐公交專線。車廂內,宣講員以“身邊人講身邊事”的方式,將黨的二十大精神、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等內容融入百姓日常出行,為傳遞黨的聲音、宣傳政策措施、征求群眾意見等搭建了平臺,成為全市首個“理論宣講移動陣地”。
同時,市域內16支特色宣講團與基層小分隊聯動,構建領導干部帶頭講、百姓名嘴常態講等宣講矩陣。通過“點單+接單+派單+評單”模式,打出“宣講+紅歌”“理論+技術”等組合拳,將農技培訓、普法宣傳與政策宣講深度融合。截至目前,已開展主題宣講2000余場,覆蓋群眾超10萬人次。
此外,靈武市深挖場景潛力,將宣講陣地延伸至鄉村集市、勞務市場、公益放映點等一線。“大喇叭”用方言解讀惠民政策,溫棚里技術員“手把手”傳授技能;公益放映中穿插有獎問答,紅色歌曲激發群眾共鳴。
如今,靈武市通過“萬花筒”式宣講,讓政策理論宣講更接地氣、更聚民心,“大講堂”與“微課堂”交織的宣講網絡,真正實現群眾“喜歡聽、記得住、用得上”,為基層治理凝聚起強大精神合力。(圖片由靈武市委宣傳部提供)